「健康科普」临汾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警惕胃肠间质瘤
什么是胃肠间质瘤?
胃肠间质瘤(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组织源性肿瘤,可发生于消化道的任何部位,是一种具有潜在恶性倾向的侵袭性肿瘤,有专家评价它“尽管它不是癌,却一样可以夺人性命”。
胃肠道间质瘤的恶性程度与肿瘤的大小密切相关,如果不予以重视,肿块逐渐增大,则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的损伤。所以早发现、早治疗对于间质瘤的治疗十分重要。
有什么症状
GIST可生长于消化道任何部位,最常见于胃和小肠,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腹痛、腹部不适、消化道出血、贫血、体重下降等,但是约1/ 3患者没有临床症状。
怎么诊断
1. 常规内镜发现可疑病灶
GIST主要是发生在胃肠道肌层的实体肿瘤,内镜下表现为粘膜下肿瘤(SMT)样隆起,5mm以上的病灶可以在内镜下发现,常规胃镜下SMT的检出率为0.33%-0.76%。
2. 超声内镜进行诊断和评估
超声内镜是目前诊断黏膜下肿瘤最为准确的方法,也是用于诊断和术前评价间质瘤的一个最有价值的手段。超声内镜还可以判断胃肠道间质瘤的良恶性,其敏感性可达80%~90%。
确定来源、生长方式
初步完成鉴别诊断
评估GIST良恶性大小、生长方式、 回声均匀程度、边缘规整度、血流情况、硬度、声学增强造影
3.病检进行组织学诊断和分子诊断(活检、EUS-FNA、大块活检)
目前,GIST的确诊主要依靠病理检查。结合病理组织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CD117DOG1及CD34分子等)及分子生物学检测(c-Kit及PDGFRA基因),GIST通常可确诊。
术前活检方法包括:白光内镜活检、细针穿刺活检等。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EUS-FNA)已成为美国国家癌症综合网络(NCCN)指南推荐用于局限性GIST活检的首选方法。
怎样治疗
GIST的治疗方式包括:外科手术(开放手术、腹腔镜手术)、内镜下手术和靶向治疗。
外科手术一般用于比较大的间质瘤或合并穿孔、大出血等情况的患者。
内镜下手术适用于比较小的间质瘤,可以在做胃镜/肠镜的同时切除管腔内的肿瘤,创口小愈合快。
间质瘤的靶向治疗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十分重要,在晚期间质瘤的患者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
下面,就简单介绍一下内镜手术的三种方式。
内镜下治疗方式
1.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
2.EFTR切除胃底部间质瘤
a.胃底部GIST内镜表现胃黏膜下隆起
b.EUS下GIST起源于固有肌层
c.对病灶边缘进行标记
d.沿肿瘤周围分离固有肌层
e.完整切除肿瘤后可见胃壁缺损
f.金属夹联合尼龙绳闭合创面
3.内镜下治疗方式—STER
STER主要适用于食管(距咽部3-5cm以外)、贲门与胃大弯等易建立隧道部位的间质瘤,而对于其他部位,由于建立隧道难度大,应当由经验丰富的医师操作,其主要操作步骤为:
(1)在距病灶3-5cm拟建隧道开口处黏膜下注射抬举黏膜,利用切开刀切开黏膜建立隧道入口;
(2)内镜镜身进入隧道入口,在黏膜肌层和固有肌层之间建立隧道至病灶肛侧1-2cm;
(3)在隧道内,充分分离肿瘤与周围组织,利用切开刀或圈套器完整切除病变;
(4)隧道内充分止血后,钛夹封闭隧道开口。
在靶向药物时代,GIST有望逐步进入“慢性病”范畴,对GIST患者实行全程化管理十分重要,患者和多学科共同参与,将会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作为市级重点学科,是一个集临床诊疗、科研带教、内镜诊治于一体的综合科室,现开放床位80张,配备有奥林巴斯胃肠镜系统、胆道镜、超声内镜等设备。科室常规开展消化系统常见多发病及疑难疾病的诊治,开展了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黏膜剥离术(ESD)、胃造瘘术、消化道狭窄扩张及支架置入术、胆胰疾病内镜诊疗术(ERCP)、肠梗阻导管置入术等三、四级手术,还率先开展了经内镜逆行阑尾炎治疗术(ERAT)等省内前沿技术,开展消化道早癌的筛查,黏膜下肿瘤的内镜治疗,贲门失迟缓症POEM,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套扎硬化,痔疮硬化治疗等,居于区域领先水平,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
欢迎广大患者前来咨询!
供稿 消化内科
编辑 杨冉 王雨萌
责编 杨锋斌